《菊花》 元稹

唐代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菊花菊花遍繞籬邊日漸斜。元稹原文意
不是翻译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赏析
分類: 詠物菊花抒懷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頭像

元稹(779年-831年,和诗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菊花菊花字微之,元稹原文意別字威明,翻译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赏析父元寬,和诗母鄭氏。菊花菊花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元稹原文意是翻译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赏析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和诗

菊花翻譯及注釋

翻譯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隻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釋
⑴秋叢:指叢叢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⑷遍繞:環繞一遍。
⑸籬(lí):籬笆。
⑹日漸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⑺盡:完。
⑻更(gèng):再。

菊花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曆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麽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了詩人賞菊時悠閑的情態。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遍繞”“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了出來,字裏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麵。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淩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曆盡寒冷最後凋零的堅強品格的讚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誌,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讚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並且發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麵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麵烘托它的優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菊花》元稹 拚音讀音參考

jú huā
菊花

qiū cóng rào shě shì táo jiā, biàn r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bú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cǐ huā kāi jǐn gèng wú huā.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網友評論

《菊花》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描繪了菊花的情態,表達了對菊花的喜愛。語言淡雅樸素,饒有韻味。
此詩於貞元十二年(公元807年)作於長安。

* 《菊花》菊花元稹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菊花》 元稹唐代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分類:詠物菊花抒懷作者簡介(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菊花》菊花元稹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菊花》菊花元稹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菊花》菊花元稹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菊花》菊花元稹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菊花》菊花元稹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232f3994119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