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

唐代   韓愈 子厚,柳厚諱宗元。墓志铭柳
七世祖慶,厚墓韩愈和诗為拓跋魏侍中,志铭封濟陰公。原文意
曾伯祖奭,翻译為唐宰相,赏析與褚遂良、柳厚韓瑗俱得罪武後,墓志铭柳死高宗朝。厚墓韩愈和诗
皇考諱鎮,志铭以事母棄太常博士,原文意求為縣令江南。翻译
其後以不能媚權貴,赏析失禦史。柳厚
權貴人死,乃複拜侍禦史。
號為剛直,所與遊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眾謂柳氏有子矣。
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
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
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
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禦史。
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
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
居閑,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
而自肆於山水間。
元和中,嚐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歎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
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
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
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
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其召至京師而複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
嗚呼!士窮乃見節義。
今夫平居裏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
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籍,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
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
材不為世用,道不行於時也。
使子厚在台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複用不窮。
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
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
女子二人,皆幼。
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
行立有節概,重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
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
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
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銘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 分類: 古文觀止墓誌銘哀悼讚頌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頭像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柳子厚墓誌銘翻譯及注釋

翻譯
  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慶,做過北魏的侍中,被封為濟陰公。高伯祖柳奭,做過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韓瑗都得罪了武後,在高宗時被處死。父親叫柳鎮,為了侍奉母親,放棄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請求到江南做縣令。後來因為他不肯向權貴獻媚,丟了禦史的官職。直到那位權貴死了,才又被任命為侍禦史。人們都說他剛毅正直,與他交往的都是當時名人。
  子厚少年時就很精明聰敏,沒有不明白通曉的事。趕上他父親在世時,他雖然很年輕,但已經成才,能夠考取為進士,突出地顯露出才華,大家都說柳家有能揚名顯姓的後人了。後來又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被授為集賢殿的官職。他才能出眾,方正勇敢,發表議論時能引證今古事例為依據,精通經史諸子典籍,議論時才華橫溢,滔滔不絕,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名聲轟動,一時之間人們都敬慕而希望與他交往。那些公卿貴人爭著想讓他成為自己的門生,異口同聲的推薦讚譽他。
  貞元十九年,子厚由藍田縣尉調任監察禦史。順宗即位,又升為禮部員外郎。逢遇當權人獲罪,他也被按例貶出京城當刺史,還未到任,又被依例貶為永州司馬。身處清閑之地,自己更加刻苦為學,專心誦讀,寫作詩文,文筆汪洋恣肆,雄厚凝練,像無邊的海水那樣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則縱情於山水之間。
  元和年間,他曾經與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師,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後,他慨歎道:“這裏難道不值得做出政績嗎?”於是按照當地的風俗,為柳州製訂了教諭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順從並信賴他。當地習慣於用兒女做抵押向人借錢,約定如果不能按時贖回,等到利息與本金相等時,債主就把人質沒收做奴婢。子厚為此替借債人想方設法,都讓他們把子女贖了回來;那些特別窮困沒有能力贖回的,就讓債主記下子女當傭工的工錢,到應得的工錢足夠抵消債務時,就讓債主歸還被抵押的人質。觀察使把這個辦法推廣到別的州縣,到一年後,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將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準備考進士的人,就把子厚當做老師,那些經過子厚親自講授和指點的人所寫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規範的。
  他被召回京師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時,中山人劉夢得禹錫也在被遣之列,應當去播州。子厚流著淚說:“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況且夢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夢得處境困窘,他沒有辦法把這事告訴他的老母;況且絕沒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請求,並準備呈遞奏章,情願拿柳州換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獲罪,死也無憾。正遇上有人把夢得的情況告知了皇上,夢得因此改任連州刺史。嗚呼!士人到了窮境時,才看得出他的節操和義氣!一些人,平日街坊居處互相仰慕討好,一些吃喝玩樂來往頻繁,誇誇其談,強作笑臉,互相表示願居對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狀給對方看,指著天日流淚,發誓不論生死誰都不背棄朋友,簡直像真的一樣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衝突,僅僅象頭發絲般細小,便翻臉不認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機推擠他,再往下扔石頭,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啊!這應該是連那些禽獸和野蠻人都不忍心幹的,而那些人卻自以為得計。他們聽到子厚的高尚風節,也應該覺得有點慚愧了!
  子厚從前年輕時,勇於幫助別人,自己不看重和愛惜自己,認為功名事業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牽連而被貶斥。貶謫後,又沒有熟識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薦與引進,所以最後死在荒僻的邊遠之地,才幹不能為世間所用,抱負不能在當時施展。如果子厚當時在禦史台、尚書省做官時,能謹慎約束自己,已像在司馬時、刺史時那樣,也自然不會被貶官了;貶官後,如果有人能夠推舉他,將一定會再次被任用,不至窮困潦倒。然而若是子厚被貶斥的時間不久,窮困的處境未達到極點,雖然能夠在官場中出人投地,但他的文學辭章一定不能這樣地下功夫,以致於象今天這樣一定流傳後世,這是毫無疑問的。即使讓子厚實現他的願望,一度官至將相,拿那個換這個,何者為得,何者為失?一定能有辨別它的人。
  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終年四十七歲;在十五年七月初十安葬在萬年縣他祖先墓地的旁邊。子厚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周六,才四歲;小的叫周七,是子厚去世後才出生的。兩個女兒,都還小。他的靈柩能夠回鄉安葬,費用都是觀察使河東人裴行立先生付出的。行立先生為人有氣節,重信用,與子厚是朋友,子厚對他也很盡心盡力,最後竟仰賴他的力量辦理了後事。把子厚安葬到萬年縣墓地的,是他的表弟盧遵。盧遵是涿州人,性情謹慎,做學問永不滿足;自從子厚被貶斥之後,盧遵就跟隨他和他家住在一起,直到他去世也沒有離開;既送子厚歸葬,又準備安排料理子厚的家屬,可以稱得上是有始有終的人了。
  銘文說:“這是子厚的幽室,既牢固又安適,對子厚的子孫會有好處。”

注釋
(1)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誌銘例當稱死者官銜,因韓愈和柳宗元是篤交,故稱字。諱:名。生者稱名,死者稱諱。
(2)七世:史書記柳宗元七世祖柳慶在北魏時任侍中,入北周封為平齊公。子柳旦,任北周中書侍郎,封濟陰公。韓愈所記有誤。侍中:門下省的長官,掌管傳達皇帝的命令。北魏時侍中位同宰相。拓跋魏:北魏國君姓拓跋(後改姓元),故稱。
(3)曾伯祖奭(shì):字子燕,柳旦之孫,柳宗元高祖子夏之兄。當為高伯祖,此作曾伯祖誤。柳奭在貞觀年間(627—649)為中書舍人,因外甥女王氏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為兵部侍郎。王氏當了皇後後,又升為中書侍郎。652年(永徽三年)代褚遂良為中書令,位相當於宰相。後來高宗欲廢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韓瑗和褚遂良力爭,武則天一黨人誣說柳要和韓、褚等謀反,被殺。
(4)褚(chǔ)遂良:字登善,曾做過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尚書右仆射等官。唐太宗臨終時命他與長孫無忌一同輔助高宗。後因勸阻高宗改立武後,遭貶憂病而死。韓瑗(yuàn):字伯玉,官至侍中,為救褚遂良,也被貶黜。
(5)皇考:古時在位皇帝對先皇的尊稱,後引申為對先祖的尊稱,在本文中指先父。
(6)太常博士:太常寺掌宗廟禮儀的屬官。柳鎮在唐肅宗時授左衛率府兵曹參軍,輔佐郭子儀守朔方。後調長安主薄,母親去世後守喪,後來命為太常博士。柳鎮以有尊老孤弱在吳,再三辭謝,願擔任宣稱(今屬安徽)縣令。這裏說“以事母棄太常博士”,可能是作者的失誤。
(7)權貴:這裏指竇參。柳鎮曾遷殿中侍禦史,因不肯與禦史中丞盧佋,宰相竇參一同誣陷侍禦史穆讚,後又為穆讚平反冤獄,得罪竇參,被竇參以他事陷害貶官。
(8)權貴人死:其後竇參因罪被貶,第二年被唐德宗賜死。
(9)侍禦史:禦史台的屬官,職掌糾察百僚,審訊案件。
(10)號為剛直:郭子儀曾表柳鎮為晉州錄事參軍,晉州太守驕悍好殺戮,官吏不敢與他相爭,而柳鎮獨能抗之以理,所以這樣說。
(11)所與遊皆當世名人:柳宗元有《先君石表陰先友記》,記載他父親相與交遊者計六十七人,書於墓碑之陰。並說:“先君之所與友,凡天下善士舉集焉。”
(12)逮(dài)其父時:在他父親在世的時候。柳宗元童年時代,其父柳鎮去江南,他和母親留在長安。至十二、三歲時,柳鎮在湖北、江西等地做官,他隨父同去。柳鎮卒於793年(貞元九年),柳宗元年二十一歲。逮,等到。
(13)已自成人:柳宗元十三歲即作《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劉禹錫作集序說:“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
(14)取進士第:793年(貞元九年)柳宗元進士及第,年二十一。
(15)嶄然:嶄意指突出,然指什麽什麽的樣子,在這裏指突出有所成就。見(xiàn):同“現”顯現。在這裏指出人頭地
(16)有子:意謂有光耀楣門之子。
(17)博學宏詞:柳宗元於796年(貞元十二年)中博學宏詞科,年二十四。唐製,進士及第者可應博學宏詞考選,取中後即授予官職。集賢殿:集賢殿書院,掌刊輯經籍,搜求佚書。正字:集賢殿置學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編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柳宗元二十六歲授集賢殿正字。
(18)廉悍:方正、廉潔和堅毅有骨氣。
(19)證據今古:引據今古事例作證。
(20)出入:融會貫通,深入淺出。
(21)踔(chuō)厲風發:議論縱橫,言辭奮發,見識高遠。踔,遠。厲,高。
(22)率:每每。屈:使之屈服。
(23)令出我門下:意謂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門生以沾光彩。
(24)交口:異口同聲。
(25)藍田:今屬陝西。尉:縣府管理治安,緝捕盜賊的官吏。監察禦史:禦史台的屬官,掌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整肅朝儀諸事。
(26)禮部員外郎:官名,掌管辨別和擬定禮製之事及學校貢舉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韋執誼等所薦引。
(27)用事者:掌權者,指王叔文。唐順宗做太子時,王叔文任太子屬官,順宗登位後,王叔文任戶部侍郎,深得順宗信任。於是引用新進,施行改革。舊派世族和藩鎮宦官擁立其子李純為憲宗,將王叔文貶黜,後來又將其殺戮。和柳宗元同時貶作司馬的共八人,號“八司馬”。
(28)例出:按規定遣出。805年(永貞元年),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刺史。
(29)例貶:依照“條例”貶官。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司馬:本是州刺史屬下掌管軍事的副職,唐時已成為有職無權的冗員。
(30)居閑:指公事清閑。
(31)記覽:記誦閱覽。此喻刻苦為學。
(32)泛濫:文筆汪洋恣肆。停蓄:文筆雄厚凝煉。
(33)無涯涘(sì):無邊際。涯、涘,均是水邊。
(34)肆:放情。
(35)偕出:815年(元和十年),柳宗元等“八司馬”同時被召回長安,但又同被遷往更遠的地方。
(36)柳州:唐置,屬嶺南道,即今廣西柳州市。
(37)是豈不足為政邪:意謂這裏難道就不值得實施政教嗎?是的意思是這,這裏,豈的意思是難道,足指值得。
(38)因:順著,按照。土俗:當地的風俗。
(39)教禁:教諭和禁令。
(40)順賴:順從信賴。
(41)質:典當,抵押。
(42)不時贖:不按時贖取。
(43)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相侔(móu):相等。
(44)沒:沒收。
(45)與設方計:替債務人想方設法。
(46)悉:全部。
(47)書:寫,記下。傭:當雇工。此指雇工勞動所值,即工資。
(48)足相當:意謂傭工所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質:人質。
(49)觀察使:又稱觀察處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監察的官。下其法:推行贖回人質的辦法。
(50)比:及,等到。
(51)衡湘:衡山、湘水,泛指嶺南地區。為:應試。
(52)法度:規範。
(53)中山:今河北定縣。劉夢得:名禹錫,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人,中山為郡望。其祖先漢景帝子劉勝曾封中山王。王叔文失敗後,劉禹錫被貶為郎州司馬,這次召還入京後又貶播州刺史。
(54)詣:前往。播州:今貴州綏陽縣。
(55)親在堂:母親健在。
(56)窮:困窘。
(57)大人:父母。此指劉禹錫之母。句謂這種不幸的處境難以向老母講。
(58)拜疏(shū):上呈奏章。
(59)以柳易播:意指柳宗元自願到播州去,讓劉禹錫去柳州。
(60)重(chóng)得罪:再加一重罪。
(61)“遇有”句:指當時禦史中丞裴度、崔群上疏為劉禹錫陳情一事。
(62)刺:用作動詞。連州:唐屬嶺南道,州治在今廣東連縣。
(63)徵:約之來,逐:隨之去。徵逐,往來頻繁。
(64)詡詡(xǔ):誇大的樣子,討好取媚的樣子。強(qiǎng):勉強,做作,取下:指采取謙下的態度。
(65)出肺肝相示:譬喻做出非常誠懇和坦白的樣子。
(66)背負:背叛,變心。
(67)如毛發比:譬喻事情之細微。比,類似。
(68)陷穽(jǐng)圈套,禍難。
(69)少:稍微。
(70)為人:助人。此處有認為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集團是政治上的失慎之意。所以下麵說“不自貴重”。
(71)顧籍:顧惜。
(72)立就:即刻獲得。
(73)坐:因他人獲罪而受牽連。廢退:指遠謫邊地,不用於朝廷。
(74)有氣力:有權勢和力量的人。推挽:推舉提攜。
(75)窮裔:窮困的邊遠地方。
(76)台省:禦史台和尚書省。
(77)自力:自我努力。
(78)為將相於一時:被貶“八司馬”中,隻有程異後來得到李巽推薦,位至宰相,但不久便死,也沒有什麽政績。此處暗借程異作比。
(79)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十四年,即819年。十一月八日:一作“十月五日”。
(80)萬年:在今陝西臨潼縣東北。先人墓:在萬年縣之棲鳳原。見柳宗元《先侍禦史府君神道表》。
(81)周七:即柳告,字用益,柳宗元遺腹子。
(82)河東:今山西永濟縣。裴行立: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縣)人,時任桂管觀察使,是柳宗元的上司。
(83)節概:節操度量。
(84)重然諾:看重許下的諾言。
(85)盡:盡心,盡力。
(86)盧遵:柳宗元舅父之子。
(87)涿(zhuō):今河北涿縣。
(88)從而家:跟從柳宗元以為己家。
(89)經紀:經營、料理。
(90)庶幾:近似,差不多。
(91)惟:就是。室:幽室,即墓穴。
(92)嗣人:子孫後代。

柳子厚墓誌銘賞析

  此文是韓愈於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時所作。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運動中桴鼓相應的領袖。私交甚深,友情篤厚。柳宗元卒於元和十四年,韓愈寫過不少哀悼和紀念文字,這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綜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著重論述其治柳政績和文學風義。韓愈讚揚宗元的政治才能,稱頌其勇於為人,急朋友之難的美德和刻苦自勵的精神。對他長期遷謫的坎坷遭遇,滿掬同情之淚。然而對於宗元早年參加王叔文集團,企圖改革政治的行為,卻極為之諱,措詞隱約,表現了作者的保守思想。文中,韓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學上的卓越成就,並揭示出柳文憤世嫉俗之情及其現實意義。全文寫得酣姿淋漓,頓挫盤鬱,乃韓愈至性至情之所發。

  墓誌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刻石納入墓內或墓旁,表示對死者的紀念,以便後人稽考。文章通常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敘述死者的姓氏、爵裏、世係和生平事跡;後一部分是銘文,綴以韻語,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頌讚。這一篇墓誌銘的銘文極短,是一種變格。

  從全文中可看出兩個比較含蓄之處:其一是暗示做人與做文的關係。其二是做人與做官的關係。合二為一,也就是要以人品為本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是儒文化中的核心問題,韓愈的態度是相當客觀的,他特別敬重柳宗元的為人,所以本文也就一直圍繞著“人的品質”這個關鍵問題演進、發展,盡管自然段落較多,但上述中心思想卻是脈絡清晰,貫徹始終的。

  此文之所以膾炙人口,千載流傳而不衰,就是因為作者在文章裏浸透和傾注了豐沛的情感。由此,憤激之筆頻出,不平之鳴屢見,行文之中自然而然地打破了傳統碑誌文的形式,形成了夾敘夾議、議論橫生、深沉蘊藉、誠摯委婉的特殊風格韻味。這一特點即便在最後一段銘文之處,也是非常明顯的。銘文自古用四言韻文連綴而成,大都用來概括前麵所述之事。可是韓愈卻有意識地隻寫了三句有韻角卻失體例的奇句單行,便就此擱筆。這難道僅僅是出於改革文體的考慮嗎?如果後人能夠理解到柳宗元對孱弱幼子的眷戀之心,那麽韓愈這三句銘辭,也就是對死者最恰如其分,也最能使死者安息的話了。

  作為文體之一的墓誌銘自有其體例,例如前需追述墓主先代,後需交代身後安厝及子女情況,這都是為名人寫墓誌時不可省的筆墨。在寫此類文章時,能積極利用體例,又不完全受它的限製方為上策。此文先述子厚先世,重在表現其剛直的節操風骨。後寫裴行立、盧遵二人對子厚後事安排和家屬撫恤的盡心盡力,表現他們生死不變的友情,這些都可與墓主風概相映照,而使全文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沈德潛評語說:“噫鬱蒼涼,墓誌中千秋絕唱!”對此文概括得頗為到位。

《柳子厚墓誌銘》韓愈 拚音讀音參考

liǔ zi hòu mù zhì míng
柳子厚墓誌銘

zi hòu, huì zōng yuán.
子厚,諱宗元。
qī shì zǔ qìng, wèi tuò bá wèi shì zhōng, fēng jì yīn gōng.
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
céng bó zǔ shì, wèi táng zǎi xiàng, yǔ chǔ suì liáng hán yuàn jù dé zuì wǔ hòu, sǐ gāo zōng cháo.
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後,死高宗朝。
huáng kǎo huì zhèn, yǐ shì mǔ qì tài cháng bó shì, qiú wèi xiàn lìng jiāng nán.
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
qí hòu yǐ bù néng mèi quán guì, shī yù shǐ.
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禦史。
quán guì rén sǐ, nǎi fù bài shì yù shǐ.
權貴人死,乃複拜侍禦史。
hào wèi gāng zhí, suǒ yǔ yóu jiē dāng shì míng rén.
號為剛直,所與遊皆當世名人。
zi hòu shǎo jīng mǐn, wú bù tōng dá.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dǎi qí fù shí, suī shào nián, yǐ zì chéng rén, néng qǔ jìn shì dì, zhǎn rán jiàn tóu jiǎo.
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zhòng wèi liǔ shì yǒu zi yǐ.
眾謂柳氏有子矣。
qí hòu yǐ bó xué hóng cí, shòu jí xián diàn zhèng zì.
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
jùn jié lián hàn, yì lùn zhèng jù jīn gǔ, chū rù jīng shǐ bǎi zǐ, chuō lì fēng fā, lǜ cháng qū qí zuò rén.
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
míng shēng dà zhèn, yī shí jiē mù yǔ zhī jiāo.
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
zhū gōng yào rén, zhēng yù lìng chū wǒ mén xià, jiāo kǒu jiàn yù zhī.
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zhēn yuán shí jiǔ nián, yóu lán tián wèi bài jiān chá yù shǐ.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禦史。
shùn zōng jí wèi, bài lǐ bù yuán wài láng.
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
yù yòng shì zhě dé zuì, lì chū wèi cì shǐ.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
wèi zhì, yòu lì biǎn yǒng zhōu sī mǎ.
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
jū xián, yì zì kè kǔ, wù jì lǎn, wèi cí zhāng, fàn làn tíng xù, wèi shēn bó wú yá sì.
居閑,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
ér zì sì yú shān shuǐ jiān.
而自肆於山水間。
yuán hé zhōng, cháng lì zhào zhì jīng shī yòu xié chū wèi cì shǐ, ér zi hòu dé liǔ zhōu.
元和中,嚐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jì zhì, tàn yuē:" shì qǐ bù zú wéi zhèng xié?" yīn qí tǔ sú, wèi shè jiào jìn, zhōu rén shùn lài.
既至,歎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
qí sú yǐ nán nǚ zhì qián, yuē bù shí shú, zi běn xiàng móu, zé méi wèi nú bì.
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
zi hòu yǔ shè fāng jì, xī lìng shú guī.
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
qí yóu pín lì bù néng zhě, lìng shū qí yōng, zú xiāng dāng, zé shǐ guī qí zhì.
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
guān chá shǐ xià qí fǎ yú tā zhōu, bǐ yī suì, miǎn ér guī zhě qiě qiān rén.
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
héng xiāng yǐ nán wèi jìn shì zhě, jiē yǐ zi hòu wèi shī, qí jīng chéng zi hòu kǒu jiǎng zhǐ huà wéi wén cí zhě, xī yǒu fǎ dù kě guān.
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qí zhào zhì jīng shī ér fù wèi cì shǐ yě, zhōng shān liú mèng dé yǔ xī yì zài qiǎn zhōng, dāng yì bō zhōu.
其召至京師而複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
zi hòu qì yuē:" bō zhōu fēi rén suǒ jū, ér mèng dé qīn zài táng, wú bù rěn mèng dé zhī qióng, wú cí yǐ bái qí dà rén qiě wàn wú mǔ zǐ jù wǎng lǐ.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 qǐng yú cháo, jiāng bài shū, yuàn yǐ liǔ yì bō, suī zhòng dé zuì, sǐ bù hèn.
”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
yù yǒu yǐ mèng dé shì bái shàng zhě, mèng dé yú shì gǎi cì lián zhōu.
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
wū hū! shì qióng nǎi jiàn jié yì.
嗚呼!士窮乃見節義。
jīn fū píng jū lǐ xiàng xiāng mù yuè, jiǔ shí yóu xì xiāng zhēng zhú, xǔ xǔ qiǎng xiào yǔ yǐ xiāng qǔ xià, wò shǒu chū fèi gān xiāng shì, zhǐ tiān rì tì qì, shì shēng sǐ bù xiāng bēi fù, zhēn ruò kě xìn yī dàn lín xiǎo lì hài, jǐn rú máo fà bǐ, fǎn yǎn ruò bù xiāng shí.
今夫平居裏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
luò xiàn jǐng, bù yī yǐn shǒu jiù, fǎn jǐ zhī, yòu xià shí yān zhě, jiē shì yě.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cǐ yí qín shòu yí dí suǒ bù rěn wèi, ér qí rén zì shì yǐ wéi dé jì.
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
wén zi hòu zhī fēng, yì kě yǐ shǎo kuì yǐ.
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zi hòu qián shí shào nián, yǒng yú wéi rén, bù zì guì zhòng gù jí, wèi gōng yè kě lì jiù, gù zuò fèi tuì.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籍,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
jì tuì, yòu wú xiāng zhī yǒu qì lì de wèi zhě tuī wǎn, gù zú sǐ yú qióng yì.
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
cái bù wéi shì yòng, dào bù xíng yú shí yě.
材不為世用,道不行於時也。
shǐ zi hòu zài tái shěng shí, zì chí qí shēn, yǐ néng rú sī mǎ cì shǐ shí, yì zì bù chì chì shí, yǒu rén lì néng jǔ zhī, qiě bì fù yòng bù qióng.
使子厚在台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複用不窮。
rán zi hòu chì bù jiǔ, qióng bù jí, suī yǒu chū yú rén, qí wén xué cí zhāng, bì bù néng zì lì, yǐ zhì bì chuán yú hòu rú jīn, wú yí yě.
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
suī shǐ zi hòu dé suǒ yuàn, wèi jiàng xiàng yú yī shí, yǐ bǐ yì cǐ, shú dé shú shī, bì yǒu néng biàn zhī zhě.
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zi hòu yǐ yuán hé shí sì nián shí yī yuè bā rì zú, nián sì shí qī.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yǐ shí wǔ nián qī yuè shí rì, guī zàng wàn nián xiān rén mù cè.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zi hòu yǒu zǐ nán èr rén: zhǎng yuē zhōu liù, shǐ sì suì jì yuē zhōu qī, zi hòu zú nǎi shēng.
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
nǚ zǐ èr rén, jiē yòu.
女子二人,皆幼。
qí dé guī zàng yě, fèi jiē chū guān chá shǐ hé dōng péi jūn xíng lì.
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
xíng lì yǒu jié gài, zhòng rán nuò, yǔ zi hòu jié jiāo, zi hòu yì wèi zhī jǐn, jìng lài qí lì.
行立有節概,重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
zàng zi hòu yú wàn nián zhī mù zhě, jiù dì lú zūn.
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
zūn, zhuō rén, xìng jǐn shèn, xué wèn bù yàn.
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
zì zi hòu zhī chì, zūn cóng ér jiā yān, dǎi qí sǐ bù qù.
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jì wǎng zàng zi hòu, yòu jiāng jīng jì qí jiā, shù jī yǒu shǐ zhōng zhě.
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míng yuē:" shì wéi zi hòu zhī shì, jì gù jì ān, yǐ lì qí sì rén.
銘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

網友評論

* 《柳子厚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唐代韓愈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後,死高宗朝。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禦史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柳子厚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柳子厚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柳子厚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柳子厚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柳子厚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韓愈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199c3994428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