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秦始皇陵》 李顯

唐代   李顯 眷言君失德,幸秦驪邑想秦餘。始皇赏析
政煩方改篆,陵幸李显愚俗乃焚書。秦始
阿房久已滅,皇陵和诗閣道遂成墟。原文意
欲厭東南氣,翻译翻傷掩鮑車。幸秦
分類:

作者簡介(李顯)

李顯頭像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始皇赏析原名李哲,陵幸李显唐朝第四位皇帝,秦始唐高宗李治第七子,皇陵和诗武則天第三子。原文意683年至684年、翻译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幸秦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後,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後臨朝稱製。光宅元年(684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聖曆二年(699年)召還洛陽複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複位。李顯在位期間,恢複唐朝舊製,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讚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李顯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葬於定陵。

《幸秦始皇陵》李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幸秦始皇陵

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餘。
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
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中文譯文:
幸運地來到秦始皇陵

眾人議論君王失德,懷念美好的驪邑時光。
政權更迭使篆書改革,愚昧的民眾卻焚燒書籍。
阿房宮早已衰敗荒涼,閣道漸漸變成廢墟。
我期望逃離東南地氣的困擾,卻無意中傷害了鮑車的隱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時期對秦始皇陵的幻想和對秦朝興衰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當時時局的不滿,觸動了對秦始皇時代的幻想和回憶。政治的混亂使得篆書發生改革,反映了社會動蕩的時代背景。愚昧的民眾焚燒書籍,顯示了知識的尊重與保護的缺失。阿房宮、閣道的廢墟象征著秦朝的興亡曆史。詩人想要逃離東南地區的困擾,但無意中傷害到了隱士鮑車的隱居,呼應了自身的矛盾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失德的君主、政治混亂、知識的破壞和廢墟遺跡等形象,展現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對秦朝興衰的思考。詩人運用意象豐富的語言,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將讀者引入他對時代的思索和衷情的表達之中。詩中的景象陰鬱而殘破,流露出詩人對當時社會的憂慮與失望。這首詩既是對曆史的回顧,也是對當下現實的反思,有一種深沉而獨特的詩意。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幸秦始皇陵》李顯 拚音讀音參考

xìng qín shǐ huáng líng
幸秦始皇陵

juàn yán jūn shī dé, lí yì xiǎng qín yú.
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餘。
zhèng fán fāng gǎi zhuàn, yú sú nǎi fén shū.
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ē páng jiǔ yǐ miè, gé dào suì chéng xū.
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
yù yàn dōng nán qì, fān shāng yǎn bào chē.
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網友評論

* 《幸秦始皇陵》幸秦始皇陵李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幸秦始皇陵》 李顯唐代李顯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餘。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分類:作者簡介(李顯)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幸秦始皇陵》幸秦始皇陵李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幸秦始皇陵》幸秦始皇陵李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幸秦始皇陵》幸秦始皇陵李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幸秦始皇陵》幸秦始皇陵李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幸秦始皇陵》幸秦始皇陵李顯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180d3995005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