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 王珪

宋代   王珪 十年漢殿辭榮去,送范赏析潁水今歸作故鄉。景仁
曾賦洞簫真蜀客,正议致政政归能吟夜雨勝何郎。归颍
放懷雲外追黃鵠,昌送別夢春深過玉堂。范景翻译
可惜當年掛冠早,仁正華星不及到文昌。议致颍昌原文意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頭像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王珪字禹玉,和诗北宋名相、送范赏析著名文學家。景仁祖籍成都華陽,正议致政政归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归颍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昌送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曆官知製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於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諡文恭。王珪曆仕三朝,典內外製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是宋代王珪所作,詩中描述了範景仁離開京都返回故鄉潁昌的場景。以下是針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榮譽離去了十年的漢殿辭,
如今範景仁回到了潁水故鄉。
他曾賦詩,被譽為真正的蜀客,
能夠吟唱夜雨,超越了何郎。
他放下了顧忌,追逐黃鵠的飛翔,
離別的夢在春天深處穿越玉堂。
可惜他年輕時就放棄了官職,
沒有成為輝煌的文昌之星。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範景仁離開京都、歸鄉的情景,表達了離別與懷念之情。範景仁曾經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他的詩文被認為是真正的蜀地才子之作。他能夠吟唱夜雨,超越了同輩的才子何郎。在回到故鄉的路上,他放下了顧忌,放浪形骸地追逐黃鵠的飛翔,象征著他放飛自我、追求自由的心境。然而,詩中也透露出對過去放棄官職的遺憾,他沒有成為輝煌的文昌之星,這是一種對年少時機遇的失去的歎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範景仁離開京都歸鄉的場景,展現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懷舊之情和對未來的一種無奈。詩詞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如潁水、夜雨、黃鵠等,通過這些自然景物的描繪,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表達。詩人通過對範景仁的描寫,折射出自己對名利與官職的矛盾心態,以及對過去選擇的反思和遺憾之情。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抉擇和命運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生態度的某種普遍性,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王珪 拚音讀音參考

sòng fàn jǐng rén zhèng yì zhì zhèng guī yǐng chāng
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

shí nián hàn diàn cí róng qù, yǐng shuǐ jīn guī zuò gù xiāng.
十年漢殿辭榮去,潁水今歸作故鄉。
céng fù dòng xiāo zhēn shǔ kè, néng yín yè yǔ shèng hé láng.
曾賦洞簫真蜀客,能吟夜雨勝何郎。
fàng huái yún wài zhuī huáng gǔ, bié mèng chūn shēn guò yù táng.
放懷雲外追黃鵠,別夢春深過玉堂。
kě xī dāng nián guà guān zǎo, huá xīng bù jí dào wén chāng.
可惜當年掛冠早,華星不及到文昌。

網友評論


* 《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王珪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 王珪宋代王珪十年漢殿辭榮去,潁水今歸作故鄉。曾賦洞簫真蜀客,能吟夜雨勝何郎。放懷雲外追黃鵠,別夢春深過玉堂。可惜當年掛冠早,華星不及到文昌。分類:作者簡介(王珪)王珪101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王珪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王珪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王珪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王珪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送範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王珪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174e39976298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