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寄皇甫朗之》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老大多情足往還,咏怀易原译赏招僧待客夜開關。寄皇
學調氣後衰中健,甫朗不用心來鬧處閑。怀寄皇甫
養病未能辭薄俸,白居忘名何必入深山。文翻
與君別有相知分,析和同置身於木雁間。诗意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頭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咏怀易原译赏字樂天,寄皇號香山居士,甫朗又號醉吟先生,怀寄皇甫祖籍太原,白居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文翻生於河南新鄭。析和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讚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懷寄皇甫朗之

老大多情足往還,
招僧待客夜開關。
學調氣後衰中健,
不用心來鬧處閑。
養病未能辭薄俸,
忘名何必入深山。
與君別有相知分,
同置身於木雁間。

中文譯文:
懷念寄給皇甫朗

年老多情,有足夠的時間往來。
招呼僧人,招待客人,晚上開門。
學著調節呼吸,身體雖衰老,但還算健康。
不需要用心去打擾安靜的處所。
因為養病未能辭去微薄的俸祿,
忘記名利,何必去深山隱居。
與你分別後,我們彼此有著相知之情,
共同守候在木雁的間隙中。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對皇甫朗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處世之道。

首先,作者表達了自己年老多情的特點,有足夠的時間往來。這裏的“往還”可以理解為與皇甫朗之間的交往,也可以理解為作者人生中的各種經曆和活動。這種老大多情的態度,使得作者能夠招呼僧人,招待客人,並在夜晚開門歡迎他們。

其次,詩中提到了學調氣的經曆。調氣是中國傳統的養生方式,能夠調節身體的健康和活力。作者在衰老之中,通過學習調節呼吸保持身體的健康,並且在尋求安靜的生活狀態時不需要過於費心。

然後,作者表達了自己養病的困擾。他雖然想要辭去微薄的俸祿,但因為養病的原因而無法實現。作者在這裏展現了對名利的淡漠態度,認為忘記名利意味著從深山中歸隱。他提問道:“何必入深山”,表達了對逃避現實和追求清靜生活的疑問和思考。

最後,作者告別了皇甫朗,表達了與他有著相知之情的所感。他們兩人雖然身處不同地方,但內心的默契讓他們能夠共同守候在木雁的間隙中。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皇甫朗的思念之情,同時展現了作者對生活和處世態度的思考和體驗。作者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提出了對名利和安靜生活的思考,並通過與皇甫朗的別離,表達了彼此的相知之情。這首詩以平實、質樸的語言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 拚音讀音參考

yǒng huái jì huáng fǔ lǎng zhī
詠懷寄皇甫朗之

lǎo dà duō qíng zú wǎng huán, zhāo sēng dài kè yè kāi guān.
老大多情足往還,招僧待客夜開關。
xué tiáo qì hòu shuāi zhōng jiàn,
學調氣後衰中健,
bù yòng xīn lái nào chù xián.
不用心來鬧處閑。
yǎng bìng wèi néng cí báo fèng, wàng míng hé bì rù shēn shān.
養病未能辭薄俸,忘名何必入深山。
yǔ jūn bié yǒu xiāng zhī fēn, tóng zhì shēn yú mù yàn jiān.
與君別有相知分,同置身於木雁間。

網友評論

* 《詠懷寄皇甫朗之》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詠懷寄皇甫朗之》 白居易唐代白居易老大多情足往還,招僧待客夜開關。學調氣後衰中健,不用心來鬧處閑。養病未能辭薄俸,忘名何必入深山。與君別有相知分,同置身於木雁間。分類:作者簡介(白居易)白居易772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詠懷寄皇甫朗之》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詠懷寄皇甫朗之》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詠懷寄皇甫朗之》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詠懷寄皇甫朗之》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詠懷寄皇甫朗之》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120f3995747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