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嶽陽樓二首》 陳與義

宋代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登岳簾旌不動夕陽遲。阳楼岳阳原文意
登臨吳蜀橫分地,首登赏析徙倚湖山欲暮時。楼首
萬裏來遊還望遠,陈义三年多難更憑危。翻译
白頭吊古風霜裏,和诗老木滄波無限悲。登岳
天入平湖晴不風,阳楼岳阳原文意夕帆和雁正浮空。首登赏析
樓頭客子杪秋後,楼首日落君山元氣中。陈义
北望可堪回白首,翻译南遊聊得看丹楓。和诗
翰林物色分留少,登岳詩到巴陵還未工。
分類: 登樓寫景抒懷感慨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登嶽陽樓二首翻譯及注釋

翻譯
巍巍嶽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
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
行程萬裏,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麽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平湖映著天空的影子,晴空萬裏,波瀾不驚,大雁在空中飛來飛去。
嶽陽樓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邊可以看到白首,往南邊可以看到丹楓。
一路欣賞景色,結果到了巴陵還沒有寫出來詩。

注釋
⑴簾旌(jīng):酒店或茶館的招子。夕陽遲:夕陽緩慢地下沉。遲,緩慢。
⑵吳蜀橫分地:三國時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紮在嶽陽。橫分,這裏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難: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憑危:指登樓。憑,靠著。危,指高處。
⑸吊古:哀吊,憑吊。
⑹晴不風:晴空萬裏,波瀾不驚。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稱君山島,位於湖南嶽陽東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發。這裏指為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色草。
⑽丹楓:經霜泛紅的楓葉。

登嶽陽樓二首鑒賞

  其一

  《登嶽陽樓》二首都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一首是詩人寫嶽陽樓的開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鄭重其事。首聯寫嶽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宏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嶽陽樓。“洞庭之東江水西”,詩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運用了“東”“西”兩個方位詞,並以湖、江係之,則嶽陽樓之所在,如或可見。而後再寫舉目所見,為“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全詩寫景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簾旌”為近景,“夕陽”為遠景,近景遠景合而為一,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地掃描,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麵風平浪靜;遲落的夕陽,提示著傍晚的安詳。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詩人豐富的遐想。

  詩的頷聯從靜態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轉而為強烈的抒情。仿佛是音樂的變奏,這兩句詩似乎是在重複上麵的主題,風格卻又迥然不同了。“登臨吳蜀橫分地”,也是在說登臨的地理位置,卻加入了厚重的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時”,也是在寫黃昏時分登樓觀景,卻融入了些許悵惘之情。這樣的漸變,是一種烘托,是一種過渡,是一種物我兼融的摹狀。在這裏,詩人的主體形象不經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現在詩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懷。

  經過前麵的蓄勢,詩人終於在頸聯以近於直呼的方式,發出了最高亢最強烈的呐喊:“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這兩句詩,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萬裏”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讀之讓人感慨萬分。詩人的“萬裏來遊”不過是萬裏逃難的高雅說法,但是又無可奈何。心中的苦悶,隻好在“遠望”中消解。“三年多難”,本來已經不勝觳觫,卻還要在這裏登高臨危,讓人不堪忍受。詩意至此,已經一波三折,千回百轉,把感情推向了極致。

  詩的最後一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時,詩人已屆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頭”;不說傷今,而言“吊古”,含蓄蘊藉,意味深長;“風霜”明指自然事物,實喻社會現實,語意雙關;而“老木滄波”更是包裹詩人形象的一件外衣,無限悲恨。這一聯似乎是詩人自語,未老先衰頭已白,為國事,為家事,為自己,為那些與自己一樣國破家亡的同鄉們焦慮、憂愁,吊古傷今,感懷傷時,在秋霜的季節裏,更覺時世如風霜相逼,冷峭之極。那衰老的枯木、那蒼涼的湖麵,就像是作者自己。淪落天涯無盡的淒涼,國破家亡的無限悲痛,一切盡在不言中。

  其二

  第一首寫登樓,而第二首轉寫景和歸途。詩人登上嶽陽樓,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這就描繪了多種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構成了洞庭湖獨有的美景。表麵上“晴不風”三字略顯俗套,但這正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相同韻味,不加修飾,隻是寫的是湖水之壯美,這更顯手法獨特。第二聯寫人亦寫景,而且再次點明時間是傍晚時分。第三聯起,開始寫詩人的歸途了,而且又再一次將詩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見白草稀稀,向南望則見楓葉紅紅,這一聯的描寫將整首詩推向高潮,對仗工整,別有韻味。最後兩句就是寫詩人隻顧觀景,寫著的詩到了江陵還未完,這就從側麵襯托了長江洞庭之間風光之好。整首詩的感情同第一首一樣,是“憂”的,因為兩首詩記述的為同一係列的事,其感情也是相同的,隻是被隱藏了,這首詩實際上表達了北宋國亡後,作者隻能觀景排憂之情。

登嶽陽樓二首主旨

  這首詩寫了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感,雖是抒寫到嶽陽樓遊玩,但心係國家政事,憂國憂民,借登樓來譜寫了一首愛國詩篇。

登嶽陽樓二首創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當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顛沛湖湘,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嶽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消愁,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其中就有這兩首《登嶽陽樓》。

《登嶽陽樓二首》陳與義 拚音讀音參考

dēng yuè yáng lóu èr shǒu
登嶽陽樓二首

dòng tíng zhī dōng jiāng shuǐ xī, lián jīng bù dòng xī yáng chí.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dēng lín wú shǔ héng fēn dì, xǐ yǐ hú shān yù mù shí.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wàn lǐ lái yóu hái wàng yuǎn, sān nián duō nàn gèng píng wēi.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bái tóu diào gǔ fēng shuāng lǐ, lǎo mù cāng bō wú xiàn bēi.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tiān rù píng hú qíng bù fēng, xī fān hé yàn zhèng fú kōng.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lóu tóu kè zi miǎo qiū hòu, rì luò jūn shān yuán qì zhōng.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běi wàng kě kān huí bái shǒu, nán yóu liáo dé kàn dān fēng.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hàn lín wù sè fēn liú shǎo, shī dào bā líng hái wèi gōng.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網友評論

* 《登嶽陽樓二首》登嶽陽樓二首陳與義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登嶽陽樓二首》 陳與義宋代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樓頭客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登嶽陽樓二首》登嶽陽樓二首陳與義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登嶽陽樓二首》登嶽陽樓二首陳與義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登嶽陽樓二首》登嶽陽樓二首陳與義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登嶽陽樓二首》登嶽陽樓二首陳與義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登嶽陽樓二首》登嶽陽樓二首陳與義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105a3998906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