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郢》 屈原

先秦   屈原 皇天之不純命兮,哀郢哀郢何百姓之震愆。屈原
民離散而相失兮,原文意方仲春而東遷。翻译
去故鄉而就遠兮,赏析遵江夏以流亡。和诗
出國門而軫懷兮,哀郢哀郢甲之朝吾以行。屈原
發郢都而去閭兮,原文意怊荒忽之焉極。翻译
楫齊楊以容與兮,赏析哀見君而不再得。和诗
望長楸而太息兮,哀郢哀郢涕淫淫其若霰。屈原
過夏首而西浮兮,原文意顧龍門而不見。
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蹠。
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
淩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
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複。
慘鬱鬱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
忠湛湛而願進兮,妒被離而障之。
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憎慍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
亂曰:曼餘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分類: 敘事抒情愛國

作者簡介(屈原)

屈原頭像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於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哀郢翻譯

  天道不專反複無常啊,為何使老百姓在動亂中遭殃?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正當仲春二月遷往東方。

  離別家鄉到遠處去啊,沿著長江、夏水到處流亡。走出都門我悲痛難舍啊,我們在甲日的早上開始上道。離開舊居,從郢都出發,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槳兒齊搖船兒卻徘徊不前啊,可憐我再也不能見到君王。望見故國高大的楸樹,我不禁長歎啊,淚落紛紛象雪粒一樣。經過夏水的發源處又向西浮行啊,回頭看郢都東門卻不能見其模樣。心緒纏綿牽掛不舍而又無限憂傷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腳在何方。順著風波隨著江流漂泊吧,於是乎飄流失所客居他鄉。船兒行駛在滾滾的波浪之上啊,就象鳥兒飛翔卻不知停泊在哪個地方。心中鬱結苦悶而無法解脫啊,愁腸百結心情難以舒暢。

  將行船向下順流而去啊,過了洞庭湖又進入長江。離開自古以來的住所啊,如今漂泊來到東方。

  我的靈魂時時都想著歸去啊,哪會片刻忘記返回故鄉?背向夏水邊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漸遙遠真叫人悲傷!登上大堤而舉目遠望啊,姑且以此來舒展一下我憂愁的衷腸。可歎楚地的土地寬平廣博、人民富裕安樂啊,江漢盆地還保持著傳統的楚國風尚。

  麵對著淩陽不知到何處去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連大廈荒廢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麽可以再度讓郢都東門荒蕪?心中久久不悅啊,憂愁還添惆悵。郢都的路途是那樣遙遠啊,長江和夏水有舟難航。時光飛逝的使人難以相信啊(另:神誌恍惚地仿佛夢中不可信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時光。悲慘憂鬱心情不得舒暢啊,悵然失意滿懷悲傷。

  群小順承楚王的歡心表麵上美好啊,實際上內心虛弱沒有堅定操守。有人忠心耿耿願被進用為國效力啊,卻遭到眾多嫉妒者的障蔽。唐堯、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遠無比可達九天雲霄,而那些讒人們卻要心懷妒嫉啊,竟然在他們的頭上加以“不慈”的汙蔑之名。楚王討厭那些不善言辭的忠賢之臣啊,卻喜歡聽那些小人表麵上的激昂慷慨。小人奔走鑽營而日益顯進啊,賢臣卻越來越被疏遠。

  尾聲:放眼四下觀望啊,希望什麽時候能返回郢都一趟。鳥兒高飛終要返回舊巢啊,狐狸死時頭一定向著狐穴所在的方向。確實不是我的罪過卻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裏能忘記它我的故鄉!

哀郢鑒賞

  《哀郢》結構上最為獨特者,是用了倒敘法,先從九年前秦軍進攻楚國之時自己被放逐,隨流亡百姓一起東行的情況寫起,到後麵才抒寫作詩當時的心情。這就使詩人被放以來銘心難忘的那一幅幅悲慘畫麵,一幕幕奪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現。

  《史記·屈原列傳》載,楚頃襄王立,令尹子蘭讒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長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載頃襄王元年“秦大破楚軍,斬首五萬,取析十五城而去”。秦軍沿漢水而下,則郢都震動。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時。

  此詩不計亂辭,可分為五層,每層三節。前三層為回憶,第四層抒發作詩當時的心情,第五層為對造成國家、個人悲劇之原因的思考。亂辭在情誌、結構兩方麵總括全詩,為第六層。

  詩的開頭,詩人仰天而問,可謂石破天驚。此下即繪出一幅巨大的哀鴻圖。“仲春”點出正當春荒時節,“東遷”說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漢水,兼道而湧,濤聲哭聲,上幹雲霄。所以詩中說詩人走出郢都城門之時腹內如絞。他上船之後仍不忍離去,舉起了船槳任船飄蕩著: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傷心再沒有機會見到國君了。“甲之鼂(朝)”是詩人起行的具體日期和時辰,九年來從未忘記過這一天,故特意標出。第一層總寫九年前當郢都危亡之時自己被放時情景。

  詩作第二層,為“望長楸而太息兮”以下三節,寫船開後仍一直心係故都,不知所從。“長楸”意味著郢為故都。想起郢都這個楚人幾百年的都城將毀於一旦,忍不住老淚橫流。李賀說:“焉洋洋而為客,一語倍覺黯然!”因為它比一般的“斷腸人在天涯”更多一層思君、愛國、憂民的哀痛。詩中從“西浮”以下寫進入洞庭湖後情形,故說“順風波”(而非順江流),說“陽侯之氾濫”,說“翱翔”,等等。

  “將運舟而下浮兮”以下三節為第三層,寫繼續東行時心情。“運舟”指駕船、調轉船頭。“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順流而下。去之愈遠,而思之愈切。詩人之去,可謂一槳九回頭,讀之真堪摧人淚下。

  “當陵陽之焉至兮”以下三節為第四層,寫詩人作此詩當時的思想情緒。在這一層中才指出以上三層所寫,皆是回憶;這些事在詩人頭腦中九年以來,魂牽夢縈,從未忘卻。“當陵陽之焉至兮”二句為轉折部分,承上而啟下。此陵陽在江西省西部廬水上遊,宜春以南。《漢書·地理誌》說:“廬江出陵陽東南”,即此。其地與湖湘之地隻隔著羅霄山脈。大約詩人以為待事態平息,可以由陸路直達湖湘一帶(俱為楚人所謂“江南之野”),故暫居於此。

  詩作第五層,即“外承歡之汋約兮”以下三節,承接第四層的正麵抒情,進而揭出造成國家危難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於逢迎奉承,不僅因為他們無能,還因為他們無憂國憂民之心,隻知為了一己的利益而誣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國安民方麵實在難以倚靠。但關鍵還在於當政者喜好怎麽樣的人。“憎慍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對頃襄王的評價。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作品表現的思想是極其深刻的。

  詩的前三層為回憶,其抒情主要通過記敘來表現;第四、五層是直接抒情。亂辭總承此兩部分,寫詩人雖日夜思念郢都,卻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的痛苦和悲傷。“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語重意深,極為感人。全詩章法謹嚴,渾然一體。

  詩作結構上表現了很大的獨創性:一,開頭並未交待是回憶,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為一節,三節為一層意思,很整齊。語言上的特點是駢句多,如“去故鄉而就遠,遵江夏以流亡”、“過夏首而西浮,顧龍門而不見”、“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遠”等,既富有對偶美,也有助於加強感情力度。在風格上,徐煥龍《楚辭洗髓》謂之“於《九章》中最為淒惋,讀之實一字一淚也”,誠然。

《哀郢》屈原 拚音讀音參考

āi yǐng
哀郢

huáng tiān zhī bù chún mìng xī, hé bǎi xìng zhī zhèn qiān.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mín lí sàn ér xiāng shī xī, fāng zhòng chūn ér dōng qiān.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qù gù xiāng ér jiù yuǎn xī, zūn jiāng xià yǐ liú wáng.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chū guó mén ér zhěn huái xī, jiǎ zhī cháo wú yǐ xíng.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fā yǐng dū ér qù lǘ xī, chāo huāng hū zhī yān jí.
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之焉極。
jí qí yáng yǐ róng yǔ xī, āi jiàn jūn ér bù zài dé.
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
wàng zhǎng qiū ér tài xī xī, tì yín yín qí ruò sǎn.
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guò xià shǒu ér xī fú xī, gù lóng mén ér bú jiàn.
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
xīn chán yuán ér shāng huái xī, miǎo bù zhī qí suǒ zhí.
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蹠。
shùn fēng bō yǐ cóng liú xī, yān yáng yáng ér wèi kè.
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
líng yáng hóu zhī fàn làn xī, hū áo xiáng zhī yān báo.
淩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xīn guà jié ér bù jiě xī, sī jiǎn chǎn ér bù shì.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jiāng yùn zhōu ér xià fú xī, shàng dòng tíng ér xià jiāng.
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qù zhōng gǔ zhī suǒ jū xī, jīn xiāo yáo ér lái dōng.
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qiāng líng hún zhī yù guī xī, hé xū yú ér wàng fǎn.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bèi xià pǔ ér xī sī xī, āi gù dū zhī rì yuǎn.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
dēng dà fén yǐ yuǎn wàng xī, liáo yǐ shū wú yōu xīn.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āi zhōu tǔ zhī píng lè xī, bēi jiāng jiè zhī yí fēng.
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
dāng líng yáng zhī yān zhì xī, miǎo nán dù zhī yān rú.
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céng bù zhī xià zhī wèi qiū xī, shú liǎng dōng mén zhī kě wú.
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xīn bù yí zhī cháng jiǔ xī, yōu yǔ chóu qí xiāng jiē.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wéi yǐng lù zhī liáo yuǎn xī, jiāng yǔ xià zhī bù kě shè.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hū ruò qù bù xìn xī, zhì jīn jiǔ nián ér bù fù.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複。
cǎn yù yù ér bù tōng xī, jiǎn chà chì ér hán qī.
慘鬱鬱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wài chéng huān zhī zhuó yuē xī, chén rěn ruò ér nán chí.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
zhōng zhàn zhàn ér yuàn jìn xī, dù bèi lí ér zhàng zhī.
忠湛湛而願進兮,妒被離而障之。
yáo shùn zhī kàng xíng xī, liǎo yǎo yǎo ér báo tiān.
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zhòng chán rén zhī jí dù xī, bèi yǐ bù cí zhī wěi míng.
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zēng yùn lún zhī xiū měi xī, hǎo fū rén zhī kāng kǎi.
憎慍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zhòng qiè dié ér rì jìn xī, měi chāo yuǎn ér yú mài.
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
luàn yuē: màn yú mù yǐ liú guān xī, jì yī fǎn zhī hé shí.
亂曰:曼餘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niǎo fēi fǎn gù xiāng xī, hú sǐ bì shǒu qiū.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xìn fēi wú zuì ér qì zhú xī, hé rì yè ér wàng zhī.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網友評論

* 《哀郢》哀郢屈原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哀郢》 屈原先秦屈原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之焉極。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哀郢》哀郢屈原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哀郢》哀郢屈原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哀郢》哀郢屈原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哀郢》哀郢屈原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哀郢》哀郢屈原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088a3995541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