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論》 蘇洵

宋代   蘇洵 管仲相桓公,管仲霸諸侯,论管攘夷狄,仲论終其身齊國富強,苏洵赏析諸侯不敢叛。原文意
管仲死,翻译豎刁、和诗易牙、管仲開方用,论管威公薨於亂,仲论五公子爭立,苏洵赏析其禍蔓延,原文意訖簡公,翻译齊無寧歲。和诗
夫功之成,管仲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
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
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後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後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問之相。
當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
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威公聲不絕於耳,色不絕於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
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餘者,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於威、文,文公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
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文公之餘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餘年。
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亂塗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天下未嚐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複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為數子者皆不足以托國。
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
吾觀史鰌,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後之諫。
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
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複有賢者,而後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分類: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作者簡介(蘇洵)

蘇洵頭像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管仲論翻譯

  管仲作丞相輔佐桓公,稱霸於諸侯,排斥打擊夷、狄等異族,終其一生都使齊國富強,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後,豎刁、易牙、開方被重用。桓公死於宮廷內亂,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直到齊簡公,齊國無一年安寧。
  功業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禍亂的發生,不是發作於作亂之時,也必有其根源而預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盛,我不說是由於管仲,而說是由於鮑叔。至於齊國的禍亂,我不說是由於豎刁、易牙、開方,而說是由於管仲。為什麽呢?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本就是亂國者,但重用他們的是齊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後才知道殺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麽人,回頭看來,使桓公重用這三個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時,桓公詢問丞相的人選。此時,我想管仲將推薦天下最賢能的人來作答,但他的話不過是“豎刁、易牙、開方三個人,不講人情,不能親近”罷了。
  唉,管仲以為桓公果然能夠不用這三個人嗎?管仲和桓公相處多年了,該知道他的為人了吧。桓公是個音樂不停歇於耳,美色不離開眼的人。如無此三人,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開始不重用他們,隻是由於管仲在,一旦管仲沒了,這三人就彈冠相慶了。管仲以為自己的遺言就可束縛桓公嗎?齊國不怕有這三人,而是怕沒有管仲。有管仲在,那這三人隻是普通人罷了。若不是這樣,天下難道缺跟這三人一樣的人嗎?即使桓公僥幸而聽了管仲的話,殺了這三個人,但其餘的這類人,管仲能一個也不剩地除掉他們嗎?唉!管仲是不懂得從根本上著眼的人啊!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時,推薦天下賢人來代替自己,那麽管仲雖死,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這三人又有什麽可怕的,就是不提他們也可以啊!
  五霸中沒有比齊桓公、晉文公再強的了。晉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齊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趕不上管仲。晉靈公暴虐,不如齊孝公寬厚。可晉文公死後,諸侯不敢背叛晉國。晉國承襲文公的餘威,還能在一百年裏充當盟主。為什麽呢?因為它的君主雖不賢明,但是還有老成練達的大臣存在。桓公死後,齊國一敗塗地,這沒有什麽疑問奇啊!他僅依靠一個管仲,管仲卻死了。
  天下並非無賢人,確實是有賢臣而沒有明君。桓公在世時,就說天下再沒有管仲這樣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書裏有記載他將死時論及鮑叔牙、賓胥無的為人,並列出他們各自的短處。這是他心中認為這幾個人都不能托以國家重任。而且預料自己將死。這部書實在是荒誕,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鰍,因為活著不能薦用蘧伯玉和斥退彌子瑕,為此有身後勸諫之事。蕭何臨死,推薦曹參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來應該如此啊!國家因一個人而興盛,一個人而滅亡。賢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必須再推選出賢明的人來,然後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憑什麽可以死掉呢?

管仲論評析

  管仲是曆史上的名相之一。他輔佐齊桓公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的功績一向為人稱道,連孔子對他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於這樣一個典範人物,作者獨能從其不能推薦賢人這一要害之處進行評說,其立論新奇,合乎情理。在封建社會中,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會給國家帶來消極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影響,這種例子在曆史上是不罕見的。因此,作者的見解是正確的。

  本文文筆犀利,邏輯嚴密,令人無懈可擊,正如清人吳楚材所說:“立論一層深一層,引證一段係一段,似此卓識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例如,為了說明管仲提出的豎刁等三人“非人情不可近”隻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他把齊桓公和舜、孔子進行比較,說明齊桓公不可能除掉這三個人。退一步說,即使是除掉了這三個人,“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又如,在談到管仲在臨死時沒有向桓公舉薦賢人是一重大失誤時,作者又用史䲡、蕭何的事跡進行對比,得出了“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的結論,可以說是絲絲入扣,令人拍案叫絕。

  本文批評了管仲在臨死前未能薦賢自代,以致在他死後齊國發生了內亂。作者的觀點頗為新奇,可以稱為“翻案文章”。

《管仲論》蘇洵 拚音讀音參考

guǎn zhòng lùn
管仲論

guǎn zhòng xiāng huán gōng, bà zhū hóu, rǎng yí dí, zhōng qí shēn qí guó fù qiáng, zhū hóu bù gǎn pàn.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
guǎn zhòng sǐ, shù diāo yì yá kāi fāng yòng, wēi gōng hōng yú luàn, wǔ gōng zǐ zhēng lì, qí huò màn yán, qì jiǎn gōng, qí wú níng suì.
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威公薨於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fū gōng zhī chéng, fēi chéng yú chéng zhī rì, gài bì yǒu suǒ yóu qǐ huò zhī zuò, bù zuò yú zuò zhī rì, yì bì yǒu suǒ yóu zhào.
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gù qí zhī zhì yě, wú bù yuē guǎn zhòng, ér yuē bào shū.
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
jí qí luàn yě, wú bù yuē shù diāo yì yá kāi fāng, ér yuē guǎn zhòng.
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
hé zé? shù diāo yì yá kāi fāng sān zi, bǐ gù luàn rén guó zhě, gù qí yòng zhī zhě, wēi gōng yě.
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威公也。
fū yǒu shùn ér hòu zhī fàng sì xiōng, yǒu zhòng ní ér hòu zhī qù shǎo zhèng mǎo.
夫有舜而後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後知去少正卯。
bǐ wēi gōng hé rén yě? gù qí shǐ wēi gōng de yòng sān zi zhě, guǎn zhòng yě.
彼威公何人也?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zhòng zhī jí yě, gōng wèn zhī xiāng.
仲之疾也,公問之相。
dàng shì shí yě, wú yì yǐ zhòng qiě jǔ tiān xià zhī xián zhě yǐ duì.
當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
ér qí yán nǎi bù guò yuē: shù diāo yì yá kāi fāng sān zi, fēi rén qíng, bù kě jìn ér yǐ.
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wū hū! zhòng yǐ wéi wēi gōng guǒ néng bù yòng sān zi yǐ hū? zhòng yǔ wēi gōng chù jǐ nián yǐ, yì zhī wēi gōng zhī wéi rén yǐ hū? wēi gōng shēng bù jué yú ěr, sè bù jué yú mù, ér fēi sān zi zhě zé wú yǐ suì qí yù.
嗚呼!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威公聲不絕於耳,色不絕於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
bǐ qí chū zhī suǒ yǐ bù yòng zhě, tú yǐ yǒu zhòng yān ěr.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yī rì wú zhòng, zé sān zi zhě kě yǐ dàn guān ér xiāng qìng yǐ.
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zhòng yǐ wéi jiāng sǐ zhī yán kě yǐ zhí wēi gōng zhī shǒu zú yé? fū qí guó bù huàn yǒu sān zi, ér huàn wú zhòng.
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
yǒu zhòng, zé sān zi zhě, sān pǐ fū ěr.
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
bù rán, tiān xià qǐ shǎo sān zi zhī tú zāi? suī wēi gōng xìng ér tīng zhòng, zhū cǐ sān rén, ér qí yú zhě, zhòng néng xī shǔ ér qù zhī yé? wū hū! zhòng kě wèi bù zhī běn zhě yǐ.
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餘者,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
yīn wēi gōng zhī wèn, jǔ tiān xià zhī xián zhě yǐ zì dài, zé zhòng suī sǐ, ér qí guó wèi wèi wú zhòng yě.
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
fū hé huàn sān zi zhě? bù yán kě yě.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wǔ bó mò shèng yú wēi wén, wén gōng zhī cái, bù guò wēi gōng, qí chén yòu jiē bù jí zhòng líng gōng zhī nüè, bù rú xiào gōng zhī kuān hòu.
五伯莫盛於威、文,文公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
wén gōng sǐ, zhū hóu bù gǎn pàn jìn, jìn xí wén gōng zhī yú wēi, yóu dé wèi zhū hóu zhī méng zhǔ bǎi yú nián.
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文公之餘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餘年。
hé zhě? qí jūn suī bù xiào, ér shàng yǒu lǎo chéng rén yān.
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wēi gōng zhī hōng yě, yī luàn tú dì, wú huò yě, bǐ dú shì yī guǎn zhòng, ér zhòng zé sǐ yǐ.
威公之薨也,一亂塗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fū tiān xià wèi cháng wú xián zhě, gài yǒu yǒu chén ér wú jūn zhě yǐ.
夫天下未嚐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
wēi gōng zài yān, ér yuē tiān xià bù fù yǒu guǎn zhòng zhě, wú bù xìn yě.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複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zhòng zhī shū, yǒu jì qí jiāng sǐ lùn bào shū bīn xū wú zhī wéi rén, qiě gè shū qí duǎn.
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
shì qí xīn yǐ wéi shù zi zhě jiē bù zú yǐ tuō guó.
是其心以為數子者皆不足以托國。
ér yòu nì zhī qí jiāng sǐ, zé qí shū dàn mán bù zú xìn yě.
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
wú guān shǐ qiū, yǐ bù néng jìn qú bó yù, ér tuì mí zi xiá, gù yǒu shēn hòu zhī jiàn.
吾觀史鰌,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後之諫。
xiāo hé qiě sǐ, jǔ cáo cān yǐ zì dài.
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
dà chén zhī yòng xīn, gù yí rú cǐ yě.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fū guó yǐ yī rén xìng, yǐ yī rén wáng.
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
xián zhě bù bēi qí shēn zhī sǐ, ér yōu qí guó zhī shuāi, gù bì fù yǒu xián zhě, ér hòu kě yǐ sǐ.
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複有賢者,而後可以死。
bǐ guǎn zhòng zhě, hé yǐ sǐ zāi?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網友評論

* 《管仲論》管仲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专题为您介绍:《管仲論》 蘇洵宋代蘇洵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威公薨於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 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管仲論》管仲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原文,《管仲論》管仲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翻译,《管仲論》管仲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赏析,《管仲論》管仲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阅读答案,出自《管仲論》管仲論蘇洵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就爱诗词网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dd110.com/chengyu/078e39956219325.html